葛巾文集

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,为何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?

合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,起源于阶级等区弱化,及高足桌椅的出现,和中原胡化的影响。

分 餐制在唐以前的贵族间都非常兴盛,因为那时候官,商,士,农等级严格,所谓“天子食九鼎、王食七鼎、诸侯食五鼎、大夫食三鼎”,周礼都规等好了,你一人能 吃几份的东西,所以合餐制在社会上不存在实行的基础——在平民家中,连吃饱都是个问题,因此也不会那么严格的区分分餐还是合餐。

但是随着 南北朝乱世,胡人几度冲击中原政体,中原传统的礼仪和传统文化被破坏严重,而隋唐的统一,又让门阀贵族渐渐离开权利中心,科举出现,普通人可以以才选官而 不是必需遵照一出生就定好前程的九品中正制,以商和农的新阶段开始兴起,皇帝的形象也从原来的“天子”变成了“圣人",和后来的“大家”(爷爷,父亲,长 辈的尊称),有了很多家庭化的特征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都为原本平民所用的合餐制流行创造了条件。当然,真正的合餐制确立是在宋朝以后。

而 高足桌椅的出现也是一个合餐制盛行的原因,唐代以前的进餐方式都是双膝着地的“跽坐”或盘坐,一人面前一个小食案,就算大家想凑在一起吃,坐下来的面积比 较大,而且拼食案什么的也不太舒服。但高足椅出现后,垂足坐形成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姿态,而大面积的高足桌子出现,让合餐成为可能——能摆多个盘子是很重要 的。

另外,唐代中原和胡人文化的融合,也是合餐代替分餐的一个起源之一——对于游牧民族来说,食物的共享性很重要,因此合餐或一物分食是主流,这种饮食习惯渐渐随着胡人食品一起传入中原,并因为其能强化家庭的亲密性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。